六合经济开发区做实做优做强实体经济,奋力推动园区在新一轮发展中跨越赶超

发布时间:2020-12-16         访问量:1054

    六合经济开发区是1993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的省级经济开发区,批准规划面积4.8平方公里,2001年底正式起步开发建设。后经几轮行政区划调整,2008年,园区社会事务职能划归龙池街道统一负责,实行“园区带街镇”管理模式,总规划面积为25平方公里,功能布局为北部生活区(环龙池湖片区),中部、南部工业区。

9.jpg

  近年来,尤其是在“十三五”期间,六合经开区锚定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设备主导产业方向,坚持“把实体经济做实做优做强”的工作导向,着力在重大项目引进上求突破,在科技创新人才引进上求实效,在转型升级产业集聚上求提升,经济社会发展亮点纷呈。2019年度在全省91家省级开发区综合评价排名中列第21位,比2018年度上升6个位次。截至目前,园区共聚集企业450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202家,高新技术企业118家,先后荣获“江苏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示范区”“江苏省汽车及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江苏省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特色产业园”“南京市节能环保新兴产业基地”“南京市中小企业特色产业园区”等称号。

5.jpg

  六合经开区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经开区上下将牢固树立服务大局的工作观,增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拿出奋勇争先的精气神,奋力推动园区在新一轮发展中跨越赶超,为六合区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回眸“十三五”

  实体经济破浪前行,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2.jpg

  各项指标完成:“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税收收入66.49亿元,环比增长77.48%,占公共财政收入的96.71%;非税收入2.26亿元,环比下降59.54%,占公共财政收入的3.29%;基金收入50.86亿元,环比增长121.44%。“十三五”期间累计实现财政总收入115.49亿元,较“十二五”期间环比增长89.16%。预计到“十三五”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2020年工业总产值182.8亿元,年均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其中工业投资年均增长11%。

  项目招商引资:重点突出高端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两大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十三五”期间围绕招商引资目标任务要求,累计完成140个涉及总投资1118.62亿元的项目签约,51067.9万美元的实际使用外资到账。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逐步集聚,工业产值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到2019年底已占园区总规模的36%。

  科技人才创新:“十三五”期间,引进科技顶尖专家2人,创新型企业家5人,高层次人才市级11人、区级28人,省“双创计划”6人;建成博士工作站3家;完成专利申请总数2980件,发明专利申请总数806件,发明专利拥有量265件,PCT申请29件,专利授权量1640件,发明专利授权量127件;实现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177家,高新技术企业数61家,新型研发机构区级5家,市级2家。

  培育企业提质:紧抓发展第一要务,以创新为动力,全面提升园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国轩、利德东方等33家企业获得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国轩、利德东方等3家企业获得区长质量奖;天诗、狼博等5家企业获南京市“瞪羚企业”认定;利德东方入选国家工信部“绿色工厂”名单;优倍、利德东方获江苏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

  市政规划建设:坚持规划引领,2016年完成开发区25平方公里控详规划规划编制工作,2018年配合完成六合高新区(开发区板块)控详修编,2020年启动开发区、新材料产业片区规划图则调整,为开发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坚持保障民生,陆续开工建设保障房约80万平方米,先后交付蒋湾花园二期、七里片区一期ABD地块,提供安置房源7400余套,极大地释放安置压力。市政交通道路路网进一步优化完善,功能配套设施日益齐全,水环境、园区绿化显著提升。

3.jpg

  成绩的取得,

离不开六合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

六合经开区上下的共同努力

  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优化升级资金结构。“十三五”以来,按照市、区财政要求,下属各平台隐性债务逐步化解,序时降低利率。分步走降低隐性债务利率,间接融资利率基本降至LPR及以下。顶住缩减隐性债务规模及降低利率双重压力,做好融资计划,及时将土地和基础设施配套费等收入纳入资金池管理。以同期市场最低利率发行5亿元PPN,以省内经开区同期最低利率发行4.1亿元中期票据,完成20亿元的专项收益公司债,综合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开展信托、短融、理财直融等多种方式的融资。

  加速主导产业发展,谋求新材料产业突破口。近年来随着国轩高科动力电池项目的落地,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逐步集聚,工业产值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到2019年底已占园区总规模的36%,重点突出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持续深耕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围绕产业集聚加大招商力度。以凯勒(南京)轻量化新材料研发生产项目落地为契机,立足于新材料产业片区的产业发展基础及六合区层面的产业资源优势,本着高质量发展的原则,重点在新材料产业寻求“小切口”突破。

  集聚科技创新资源,聚焦优化人才梯队。全面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培育引进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企业和人才,园区科技组织和网络结构日趋完善,项目实施和产学研协同创新全面提速,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惠企卓有成效,人才质效不断提升。稳步推进人才培育计划,充分发挥中国科协海智计划江苏(南京)六合经济开发区高层次人才基地效能。借力“生根出访”和“百校对接”计划,汇聚项目源。加强与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获取平台项目和人才资源。

  强化企业服务保障,全力推动项目建设。积极营造创新创业浓厚气氛和一流营商环境,以360°微服务为抓手,以服务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为主攻方向,组织利德东方、建康汽车等企业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等多项展览展会。组织企业参加多期企业“管理提升”“企业家大讲堂”“商务大讲堂”等主题培训活动,为企业提档升级、创新发展提供知识储备。“十三五”期间,园区陆续引进总投资60亿元的国轩动力电池生产项目、总投资4260万美元的凯勒轻量化复合材料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全力推进国轩电池、利德东方、凯勒、银环、中智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7.jpg

  获得的成绩荣誉

  2017年市小企业创业基地

  2018年四好示范商会

  2016-2018年度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

  2019年南京海智工作先进集体(高层次人才基地)

  2019年度全省开发区统计工作先进单位

2019年南京市独角兽瞪羚企业培育工作优秀载体

 

  展望“十四五”

  构建千亿级产业集群,助推园区能级再提升

1.jpg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围绕产业结构优化、产业能级提升,以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为目标,力争引进不少于一家百亿级销售单打冠军企业落地……根据六合经开区五年发展规划,力争“十四五”期间,全面甚至突破性完成各类招商引资指标任务目标,进一步聚焦提升高端装备制造及节能环保两大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与整体带动力,不断营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智能装备、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新型消费品、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使项目质量显著提高、产业能级有效提升、经济贡献度稳步增长。

6.jpg8.jpg

  同时,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121”战略,紧扣“招商突破年”“企业服务年”,以平台建设、项目实施、人才引进为抓手,充分利用南京创新周、伙伴园区建设等契机,着力增强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聚力招才引智,优化创新创业服务环境,推动园区能级显著提升。

4.jpg

  财政预算收入:坚持以组织财政收入为中心,努力完成财政收入的各项年度指标,做好财政管理工作。做好财务、审计的管理工作,完善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做好内部审计和拆迁、工程审计等工作,强化资金监管,确保资金安全。做好投资、融资的管理工作,多措并举拓展融资渠道,保证资金水位。序时完成“十四五”时期隐性债务的化解任务,逐步收紧隐性债务规模,力保接续的隐性债务利率不高于LPR,持续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

  项目招商引资:坚持以产业发展为中心,紧紧围绕园区“十四五”规划及主导产业建链强链补链发展目标,瞄准产业内重点环节的领军企业进行研究梳理,筛选可能性企业,建立“目标企业库”。针对目前在谈及初步接洽的项目,建立“项目信息库”,定期梳理园区优质产业资源(土地、厂房、楼宇等),建立“产业资源库”,实现“三库”联动,强化招商项目信息及资源的匹配。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大项目,聚集一批核心配套项目,形成产业协同发展,加大力度实现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产业链条上的重点龙头项目突破。

  科技人才创新:聚焦创新主体培育,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小升高”推进行动,建立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一企一策”指导帮助企业开展高企认定、产学研合作、科技项目申报等工作,充分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的挖掘、培育工作。聚焦创新载体建设,推动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建设,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孵化链条和服务体系,推广开展“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建设工作。聚焦创新资源集聚,加大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走访洽谈频次,依托“双招双引”政策,借力社会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的项目和人才资源,联合国内外高校院所、企业共建新型研发机构,打造集技术研发、人才集聚、成果转化、创业孵化为一体的较高层次的研发平台,鼓励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科技人员向企业集聚。

  精准服务企业:切实提升服务效能,支持企业快速发展壮大,促进企业在发展战略、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加快企业研发设计、营销与销售、生产与运营等关键模块的标准制度健全,推进企业克服困难,持续增长。落实兑现扶持政策,帮助企业申请资质荣誉,促进企业申报市、省和国家的荣誉、资质,实施企业上线进库纳统奖励,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大数据平台搭建,尽快启动申报省级智慧园区。将园区现有的平台系统统一建立大数据平台,按照省商务厅制定的相关要求统一规划,制定实施方案,分步骤推进,逐步搭建政务信息服务平台、工业信息服务平台、交通信息服务平台、生态信息服务平台、产业信息服务平台五大二级平台,加快推进省级智慧园区的创建认定工作。

  市政规划建设:科学做好规划编制,为园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空间,针对园区可用存量土地紧缺及部分地块城市规划不满足园区发展等问题,加快闲置土地和低效地块的收储和再开发利用,内部挖潜,做好“腾笼换鸟”工作。加快推进安置房公共配套建设,继续完善园区教育配套。高质量推进排水管网建设养护水平、综合提升城市水环境质量、扎实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


← 返回上一页